水是生命之源,尤其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喝水解暑成了人們離不開的方式之一。走進超市,各種賣場,各色飲用水,種類繁多,可謂琳瑯滿目。礦泉水、純凈水、富氧水、軟化水、蘇打水……讓消費者眼花繚亂。還有來自雪山冰川、溶洞湖泊等等不同水源地的,各種說辭,都成了商家進行銷售的噱頭,賣點。那么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飲用水,我們又該作何選擇呢?
首先,我們先要知道,他們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
純凈水——是純潔、干凈,不含有雜質或細菌的水,是以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為原水,通過電滲析器法、離子交換器法、反滲透法、蒸餾法及其他適當的加工方法制得而成,密封于容器內,且不含任何添加物,無色透明,可直接飲用。市場上出售的太空水,蒸餾水均屬純凈水。
礦物質水——是指在純凈水的基礎上添加了礦物質類食品添加劑而制成的。但也不排出一些商家以城市自來水為原水,再經過純浄化加工,添加礦物質,殺菌處理后灌裝而成。礦物質水絕對不等同于礦泉水。
礦泉水——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水;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氣體,礦泉水是在地層深部循環形成的,含有國家標準規定的礦物質及限定指標。
天然水——存在于自然界的未經人工處理的水。包括江河、海洋、冰川、湖泊、沼澤等地表水以及土壤、巖石層內的地下水等天然水體。
富氧水——在純凈水的基礎上添加活性氧的一種飲用水,不過商家宣傳的“喝氧”具有抗疲勞效果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
從價格上,各種水,由于其來源,功能性的不同,也被相應的制定了不同的價格。比如,昆侖山牌水強調的是水源地來自六千米高的昆侖山,常年被冰雪覆蓋、無污染。而阿爾山礦泉水則強調水源自大興安嶺純凈零污染的水源圣地,水溫常年2℃,源自3000米的深部巖層,循環過濾。其次,兩種水都在向消費者傳遞稀有性,阿爾山礦泉在瓶身處清晰地標注著“珍稀天然冷泉礦泉水”,而昆侖山礦泉則在說明中強調了其屬于世界稀有的小分子團誰,優質、珍貴。兩家瓶裝水都在贊助大型活動,成為活動的指定用水。一個打入世博會聯合國館,成為其指定用水;而另外一家則成為了廣州2010年亞運會官方唯一指定飲用水。
如此多的噱頭,讓兩瓶水的身價扶搖直上。
最近,很多商家都在熱炒“弱堿性水”這一理念。認為酸性體質是致病之源,常喝弱堿性水可以中和人體內的酸堿平衡度,達到最均衡的生理指標。2010年3月15日晚,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堿性“神奇”水。這些堿性水聲稱有奇妙功能,改變身體酸性體質。專家指出,人的體液的pH值大概在7.4左右,如果靠堿性水使人體環境偏堿性,反而對人體有害。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腎病科主任,北京大學長江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汪濤說,醫學上沒有酸性體質一說,一些慢性疾病,時間長了可能導致人體中堆積酸性廢物,并不是酸性廢物堆積導致疾病,這個因果關系不能顛倒。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協會副理事長認為如果靠堿性水使人體環境偏堿性,反而對人體有害。副溶血性,沙門氏菌,這些治病微生物喜歡的環境,都是偏堿性的,如果喝水能讓我們的腸胃變堿了,那就是幫助了有害微生物。抑制了有益微生物。
水就是H2O,還有什么好解釋。就像專家所說的那樣,其實中學課本就學過這樣的嘗試,不管喝過什么酸堿性的水,人體自動調節正常的。專家更希望大家記住的一句話,凡是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的水,都是好水,都是一樣的。堿性水有益健康的說法只是一種營銷手段。
有一些居民也反映,說如果引用自來水,自己加熱燒開,又擔心現在的飲水安全,自來水是不是衛生,有沒有存在二次污染,水垢偏多,不能放心引用。
水垢的形成是因為水中含有鈣和鎂,隨著水燒開后,一部分水蒸發了,經過化學反應生成了碳酸鈣和氫氧化鎂,而這兩種物質則是水垢的主要成分。結成水垢的原因不是因為水不干凈造成的,而是因為水中物質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記者觀察多種品牌的礦物質水中,廠家都刻意加入鈣和鎂等物質。
對于二次供水的問題,各地也積極的進行二次供水的改造工程,重點是對老舊二次供水泵房和屋頂水箱進行改造,普遍提升了高層居民飲用水質量。
那居民也可以根據自己所居住地的供水環境,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凈水器這樣的家用凈水設備,進一步的提高自身的飲水質量,飲水安全。不偏聽偏信各種水累傳說。
來源:慧聰水工業網